【什么竹难书成语拼音】“什么竹难书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填空形式,通常用于测试对成语的掌握程度。实际上,“什么竹难书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成语,而是“罄竹难书”的误写或变体。正确的成语是“罄竹难书”,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,形容事情多得写不胜写,多指罪行极多。
一、成语总结
成语 | 罄竹难书 |
拼音 | qìng zhú nán shū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 |
释义 | 形容罪行极多,难以写尽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罪大恶极的人或事,带有贬义。 |
近义词 | 数不胜数、罪大恶极、罄竭无余 |
反义词 | 微不足道、寥寥无几、一笔带过 |
二、常见误解与辨析
很多人在输入时会误将“罄竹难书”写成“什么竹难书”,这是因为“罄”字较为生僻,发音也容易混淆。其实,“罄”字读作“qìng”,意为“用尽、耗尽”,而“什么”则是疑问词,二者意义完全不同。
此外,还有一些人会误以为“竹”指的是“竹简”或“竹子”,但实际上,“竹”在这里是借代,表示书写材料,类似“纸张”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,最终被依法严惩。
2. 历史上许多暴君的恶行罄竹难书,令人发指。
3. 虽然他的成绩优异,但若涉及作弊,其行为也是罄竹难书。
四、结语
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文学色彩的成语,常用于强调某人或某事的罪行极其严重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,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在日常交流中,应避免使用“什么竹难书”这样的错误说法,以保持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。